环保部近日发布了《2016年全国大、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》,其中提到,去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.8亿吨。面对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趋势,垃圾处理将持续遇到压力。我国垃圾处理情况究竟如何?垃圾分类的社会推广是否顺利?
垃圾处理捉襟见肘,居民认知存漏洞
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原则是无害化、资源化、减量化。其中垃圾处理“资源化”是如今垃圾处理关注的重点。“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”,因此资源化处理的一个途径是垃圾分类。在本世纪初,北京、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,然而16年过去,多数试点都不了了之。悦蓝东轩小区是滨海新区实施垃圾分类的首个试点。每户楼门前都整齐地摆放着绿、蓝、黑三色垃圾桶,分别对应餐厨垃圾、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。但很多居民表示根本分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垃圾,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,大多数人都是随手扔进垃圾桶。甚至有的市民表示:“很多时候它那个垃圾筒就没有分类。他就没有分类垃圾筒,全部是一个桶,往里面扔。”
其实,垃圾分类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。只不过是平时随手一扔习惯了,现在要改一改这个习惯,还有些不适应。困扰垃圾分类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市民对垃圾如何分类,哪些可回收,哪些不可回收,还不是很清楚。
因此,我们在关注互联网+技术发展的同时,也万万不可忽略对市民的基础认知培训,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多角度多方式的宣传措施,我国的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,需要我们每一个环保人去努力。鑫园环保